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樊鹏莉
(资料图)
近日,一则名为“妈妈在初三儿子书包里发现拆封避孕套”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发了网友对于“性教育”的热烈讨论。“不能逃避这个话题”“要抓住这个契机普及性知识”……尽管网友对于性教育的呼声强烈,但现实生活中,这个话题仍然让家长们觉得“难以开口”。一边是迫切需要性教育的青少年,一边是“谈性色变”的家长,究竟该如何跨越这道沟通的“鸿沟”,给孩子科学的性教育呢?
“避而不谈”的话题
日前,杭州的徐女士在初三儿子的书包里面发现了一只拆封的避孕套,儿子解释道,是班里的两个男生不知道从哪里拿到了一个避孕套,拆了之后在教室里面当做气球吹,不小心掉到自己的书包里的,徐女士对儿子说,避孕套本身并不难以启齿,但两个同学不该在教室里玩这个,说完,她给儿子普及了避孕套的用途,还拿了本生理卫生的书给他看。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们一般都是如何处理的呢?他们会像徐女士一样理性看待、耐心解答吗?
李女士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我们从来没有主动和孩子谈论过这个话题。”李女士觉得,谈论这种话题会让自己觉得不好意思,所以尽量“避而不谈”,但不谈论并不代表真的可以“逃避”。“孩子小的时候曾经翻出了避孕套,他拿着问我,妈妈这是什么东西?”李女士回忆称,当时自己觉得十分尴尬,赶紧收起了避孕套并解释道:“你还小,不懂。”与李女士一样,家长汪先生也认为,关于性教育方面的问题,等到孩子长大后自然就懂了,并不需要人教。有的家长认为性教育是难以启齿的话题,有的家长认为应当“好好谈一谈”,但却又不知道该从何谈起、怎么谈。
戴着“耻于谈性”的紧箍咒,家长们始终无法从性教育这个话题中“脱敏”,虽然家长不与孩子们谈论,但这一点儿也不影响孩子们学习性知识,“一般是通过网络或者听到同学谈论知道的。”一位初中生向记者透露。2018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网络和朋友是我国青少年获取性知识的主要渠道。
“等不起”的性教育
《素媛》是一部基于真实事件改编的韩国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未成年少女在遭遇性侵后,如何走出心灵的阴影和家人积极面对生活的故事,真实的案件是血淋淋的教训。青少年性教育不能等,更等不起。
“性教育应该趁早。”去年,济南市天桥区大桥中心幼儿园大一班教师任美玉带领孩子们开展了一场性教育专题活动,任美玉称,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比较懵懂,缺少辨别对错和反抗的能力,“性教育,是让孩子们学会自我保护的第一步。”在任美玉的带领下,孩子们懂得了哪些部位是隐私部位,不能被人偷看和乱摸,男生和女生的身体构造有何不同,学会了如果一旦遇到侵害,应该怎样做。任美玉称,活动得到了家长的积极反馈,也取得了预期效果,“让孩子在生命之初欣喜接受自己身体的变化和成长,接受自己性别的特征,告诉孩子如何保护自己,才能帮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和自我保护意识。”
今年31岁的冯女士至今还记得,小时候自己的远房表哥曾对自己实施猥亵,“那时候并不懂,也不知道该不该反抗,跟家里人说过,但家里人说那是在跟我闹着玩,让我不要乱说,我那时候也搞不明白。”冯女士说,直到后来她才明白,那是猥亵,是犯罪。冯女士告诉记者,直到现在,她还会在偶然间想起那一幕,“虽然我长大了,但是那道疤却一直没能愈合。”
今年3月,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和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共同发布《“女童保护”2021年性侵儿童案例统计及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全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18岁以下)案例共223起,受害人数569人,受害人年龄最小的仅2岁。遭遇性侵人数中男童比例明显上升,整体上14岁以下儿童超七成,而施害人中,年龄最小的仅12岁,最大的89岁。对性遮遮掩掩,闭口不谈,这让不少青少年缺乏对性的正确认知,缺少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性教育要趁早
猥亵、性侵女童案件频发、青少年性知识“来路不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未成年人性教育问题。去年3月,浙江萧山一小学发的《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遭到家长吐槽:“太直白”“尺度太大”“黄色”。可其实书中只是将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官“无码”呈现,让孩子认识生殖器官而已,最终这本性教育读本在网友们的炮轰下,惨淡下架。未成年人到底需要怎样的性教育?家长该如何与孩子谈论这个话题呢?
济南市首批“立德树人”双领军团队成员、市优秀班主任,济南市历下区德润初级中学教学管理部副主任张柳悦告诉记者,性教育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经历和接受的,“学校目前开展性教育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初中的生物课,初中生物在讲人体结构的时候,就会讲到性器官,这个时候,性教育就已经随着课程在推进了,老师会引导孩子们以一种科学的视角来面对这个问题,另外一个就是班主任通过组织班会,与学生开展主题研讨。”
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主治医师张冬冬表示,在门诊工作中,她经常会碰到家长因为孩子性教育问题前来咨询的情况,总结起来,家长在性教育方面有这样几个误区:家长对孩子的某些行为过于焦虑,未及时调整亲子相处模式而产生越界行为;家长对于孩子早恋过于恐惧等。
“性教育要从小抓起,越早越好。”张冬冬称,孩子在小时候就会问“我是怎么来的”,这时,家长一定不要糊弄孩子说“垃圾桶捡来的”。“应该从小开始,让孩子逐步了解自己的身体,男孩及女孩有何不同及如何自我保护,一些正规出版社关于两性教育的绘本或图书是很好的选择。”此外,在与孩子沟通时,家长也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及理解能力,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进行解释,要让孩子明白这不是个神秘的事情。
张冬冬还提醒,如果孩子在电视或视频上看到接吻及相关性行为视频、报道的强奸案件等,家长们也可以借机扩展,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教会孩子正确的和异性相处方式,相处中的注意事项及如何进行自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