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记者 郑芷南 郑晓彤
近日,一则“高血压诊断‘门槛’调整至130/80mmHg(毫米汞柱)”的话题,引发热议。由“门槛”下调而衍生的问题直接反映为“中国可能将新增2亿名高血压患者”,不少人对此表示担忧。
据悉,话题源头是11月13日,一份来自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等学术机构共同制定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该指南对我国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作出了指导性改变:将我国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由血压≥140/90mmHg下调至≥130/80mmHg。
【资料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获悉,1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消息称,目前,国家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仍为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有专家指出:“与其过分在意数值,不如采取适当锻炼、保持良好情绪等健康生活方式控制血压。”
130/80或成高血压?
“门槛”调整引发热议
“新版指南推荐将高血压标准,从大众熟悉的140/90mmHg,下调为130/80mmHg……这就意味着中国可能新增2亿多名高血压患者。”连日来,关于高血压标准调整的话题热度不减。
11月13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等学术机构共同制定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正式颁布。据了解,该指南对我国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和药物治疗标准等方面作出两方面的指导性改,其一是将我国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由血压≥140/90mmHg下调至≥130/80mmHg;其二是对血压130-139mmHg/80-89mmHg范围合并0-2个心血管危险因素者,生活方式干预3-6个月后血压仍不达标的,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本次标准的调整主要是来源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流行病学数据。”有与会专家指出,有新的研究发现,血压介于“130/80 mmHg和140/90 mmHg之间”既往还没有被诊断为高血压患者的人群,多半未得到及时干预,因而存在着潜在的心脑血管病风险,“此次新标准的制定则是将防控端口前移,使更多过去‘正常高值’人群被确诊,得以追踪监测、药物治疗和长期管理,越早治疗获益越大,这将大大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教授赵冬也表示,此次指南将高血压诊断标准修改为≥130/80 mmHg,不仅有充分的国际和国内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而且血压水平在130-139 mmHg和/或80-89 mmHg的人群多为中青年,“下调诊断标准体现了防线前移、加强初始预防的理念,否则我们将错过减少高血压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危害的关键时机。”
卫健委:“未调整”
“我从健康人突然变成了高血压患者?那该怎么办?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吗?”
指南公布后,网上部分健康焦虑群体就开始了“病急乱投医”——晒血压、晾挂号图、求在线诊断、咨询降压药。
事实上,指南中指出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至130/80mmHg,目前业内尚存在不小的争议,有业内专家指出,当血压的收缩压在130—139mmHg之间,舒张压处于80—89mmHg范围内,药物治疗是否会取得明显收益,仍有待进一步证实。
面对广泛的关注与热议,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注意到,11月15日,国家卫健委发文做出回应称,“目前,国家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高血压诊断标准,2005年、2010年、2017年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宣传教育要点、防治指南、临床路径等均明确: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国家将继续做好高血压的预防和早期干预,加强高危人群和患者的健康管理,有效减少由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此外,国家卫健委还指出,国家对于高血压等疾病诊断标准的制发有规范程序要求,“由专业机构、行业学协会、个人等自行发布的指南、共识等,为专家的研究成果,并不作为国家疾病诊断标准。”
北京高血压联盟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刘力生指出,高血压治疗的根本目标是降低发生心脑肾及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总危险,对普通高血压患者,都是建议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总体风险水平再决定是否给予降压药物以及药物治疗方案。
“事实上,像这类血压轻度升高的人,坚持改善饮食结构、减少盐的摄入、控制总热量摄入、控制体重、增加运动等,血压都会有明显下降,从所谓的‘高血压患者’回归‘健康人’并不是个难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郝盼盼告诉记者,从行业专业性角度来看指南中提到的诊断标准调整是符合业内健康管理需求的,但考虑国情等各方面因素,该新标准调整是否符合在国内落地与推行应由国家卫健委来判定。
“高血压前期”人群引关注
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的高血压患病人数近2.45亿,而血压介于“130/80 mmHg—140/90 mmHg之间”的人群近2.43亿,被称作“高血压前期”人群。
“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有密切的关系,长期的高血压容易造成心脑血管的病变,比如脑梗塞炎或者心肌梗塞。有研究表明,当人们血压处于120/80mmHg时,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最低,人体的收缩压每降低5mmHg,心血管病风险会降低10%左右。”中日友好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钱端提到,此次“高血压诊断标准调整”能够引起大众对于“高血压前期”人群的关注,“是件好事,此外,把防控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阵线前移,提高大众对血压的重视程度,已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干预,进行降压,这对于减少心脑肾疾病的发生是有显著作用的。”
郝盼盼也提到,生活中,会有多种因素引起血压有波动,比如吃饭、运动、情绪激动、休息不好等。而因上述因素导致的血压升高,是可以通过饮食或者良好的生活习惯调整,不需要服用药物特殊治疗。但如果父母双亲均有高血压病,子女则需要每年定期复查血压、血脂和心电图。“再者,建议一些‘高血压前期’人群要适当调整饮食搭配和生活作息,尽量要吃一些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减少对食盐的摄入量等。尤其是咸菜、酱菜等,要尽量避免吃,平时还要定期做好血压的检查。”
此外,专家提醒,如遇血压超标的情况,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及时求医,根据医生评估用药。切勿私自乱用药物,以免引起病情变化耽误医生的正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