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世界快播:研究生“录而不读”,合理的补录机制不应缺席
发布日期: 2022-09-23 20:36:58 来源: 北京晚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发布的《关于陆某某等32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的公示》引发热议。名单显示,32名研究生新生放弃入学资格,其中内地硕士研究生15人,内地博士研究生7人,还有港澳台地区研究生4人,外国留学研究生6人。9月21日下午,中国政法大学回应称,目前相关专业已经无法补录,但是学校会尊重这些考生的选择。

在考研大战愈演愈烈之时,一些考生“录而不读”的选择,激起了不少网友的义愤,认为这些考生的做法,不仅危害高校的招生秩序,还会造成高校教育资源的浪费;浪费了招生名额,对同期其他的考生也不公平。更有甚者,建议相关部门将此类行为归入个人诚信档案,让“录而不读”成为诚信污点。

“录而不读”不是新鲜事物。无论是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每年被录取又放弃机会的,大有人在。对此,不少网友也表示理解:凭实力考上的,在报考时并没有规定录而必读,无论是找到了心仪的工作还是争取到了其他学校的录取,甚至是自己健康状况出了问题,选择放弃,难道有错吗?

其实,问题的焦点在于,这些人弃读的硕士、博士名额,不该被浪费。如果有人录而不读,候补者能够因此进入校园圆专业、职业、人生发展的梦想,岂不是两全其美?所以与其抨击个人的选择,不如去完善补录制度。

一些海外高校的做法或许值得借鉴。在正式录取之前,给学生发邮件,除了个人情况征询之外,还会有一个重要的环节:询问学生是否确定无其他选择、确定进入该校就读。勾选该选项的学生,会很快收到入学文件。而未勾选该选项的学生,则会大幅度推迟收到相关文件,所有环节办理也会很大程度被推迟。学生选择学校,学校选择学生,如果考生有“放鸽子”的嫌疑,就先放到排位末端,完全不影响选择其他学生的可能性。

补录机制在高校录取制度中不应缺席。事涉教育公平,更与考生的命运息息相关,毕竟能让更多待录考生得到更多机会,也会让拥有更多选择的人进行理智和即时的判断。同时,补录环节也考验不设时限,一旦出现空位,就应该有人能够获得机会。“录而不读”的做法不值得提倡,补录机制效率不高、人性化不够的短板,也应该尽快补上。

来源 北京晚报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