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个相似的话题登上热搜。一个是姥姥送的兔子被妈妈当成食材给杀了,还烫毛削皮,7岁男孩绝望拎着“白条兔”,在风中崩溃大哭。另一个是广东两萌娃把大闸蟹当宠物,见爸爸煮熟端来边吃边哭,哭得声嘶力竭。爸爸故意问大闸蟹是什么味道,孩子回答说:“香的味道。”
画面里孩子哭得撕心裂肺,视频配的BGM却是喧阗聒噪的欢快音乐和夸张的罐装笑声,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悲欢并不相通”。特别是,第二则视频还有一个自以是的“真香”转折,故意引诱孩子暴露出人性短板。
↑网络视频截图
【资料图】
就像网友所说:乍一看挺有意思,可是小朋友对这个大闸蟹付出了感情,它就不仅仅只是一只大闸蟹了,就差那么一口肉嘛?非要将这恶搞袭向毫不设防的孩子?似乎如今这种恶搞孩子的视频,或者自曝其短的视频,成了某种流量密码:看着萌萌的孩子突然被抛置到成年人设计的伦理陷阱当中,看着孩子心慌失措、崩溃无助,得到某种莫明其妙的成就感。但是,为什么要拿孩子当“低等生物”看待,故意冲击他们的观念,然后看他们大的情绪起伏?
事实上,“生个孩子不玩将毫无意义”的观念俨然成了一种流行梗,个别家长争相晒出这种“恶搞”视频。但是,孩子是个人,不是任何人的“玩具”,当然也不是父母的玩具。纪伯伦的诗里讲:“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为人父母,面对孩子或蠢或萌或可笑,或者幼稚的样子,需要时时念起这句话——“你的孩子,却并不属于你”。父母的抚养不是恩赐,相反,和孩子在一起的日子,也是对父母的考验:他们需要感受到爱,而不是捉弄;需要感受到关心,而不是控制;需要感受到帮助,而不是嘲笑。
孩子的童年真的很短,他们几乎要用一辈子去感受竞争的激烈、社会的残酷、话语间的明枪暗剑、横飞逆来的摧折,那么,请让他们在童年时多一些单纯、清澈,让他们有明媚的眼眸,有洁净的心灵,要让孩子懂得爱、关心、帮助,知道燕子会归来,懂得小青蛙也会痛,缺少浇灌的花会死去,相信白雪公主以及很多美好的东西真实存在,而不要过早把残酷、暴戾教给他们。
“生个孩子不玩将毫无意义”这个梗里,满满都是足以把自己扎出血的倒刺。柏拉图说,小孩子害怕黑暗很正常,可怕的是成年人害怕光明。当大人早早地把宠物当成食材的残忍教给孩子,并且拍成赖以取笑的短视频时,并不知道在孩子的内心产生了怎样的惊涛骇浪。
也许,很多年以后,在ICU外,一个中年人毫不纠结、“人间清醒”地签下“放弃治疗同意书”时,病床上的那位老人还会想起那个让孩子情绪崩溃的下午,耳朵里会回响起油腻的罐装笑声。
孩子不是玩具,不是道具,不是宠物,他们是人,和你我一样的人。让我们把孩子当成人来尊重。
来源 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