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巅峰使命2022”珠峰极高海拔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活动全面启动。在此次参与珠峰地区气象梯度观测站点架设工作的科考队员中,有一位来自山东高校的学者——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维君,他负责的是珠峰海拔7028米自动气象站的架设工作。昨晚,孙维君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直播开课,将珠峰科考的一线资讯带到省内中小学生们身边。
孙维君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直播开课(直播截图)
见证放飞探空气球
“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现在太阳还没有落山,风力很大,大家很幸运的是现在透过镜头就可以看到珠穆朗玛峰的庐山真面目。”顺着孙维君的手机镜头,镜头里出现了落日余晖覆盖下的珠峰山巅的真容。孙维君表示,珠峰气候条件复杂,除了不时有云雾遮挡,有时还会下雪,这对于气象观测等科考活动都会产生影响。
课堂刚一开始,收看直播课堂的同学们不仅看到了珠峰美景,还见证了放飞探空气球这一科考活动的全过程,这是孙维君所在团队除了架设气象站之外,还需完成的一项重要科考工作,目的在于进行珠峰地区垂直剖面的气象监测。“探空气球的释放通常每天早晚各一次,这一方面是因为探测数据需要长时间积累,同时也为科考期间准确预报天气情况提供基础数据。”孙维君介绍,探空气球在登顶的关键时刻还要加放,在冲顶期间有时一天要放6-8次。
在镜头中,科考人员相互协助,向探空气球充气。“大家猜一猜现在正向气球注入的是什么气体?”在展示气球放飞的过程中,孙维君也不时与屏幕前的同学们互动。“我们探空气球所用的气体都是从东部地区运输过来的,很不容易,所以我们的科考不单是科考队员在开展工作,还有很多人员都在默默付出,例如很多精密仪器不能用牦牛驮运,只能依靠人力背负进行运输。”孙维君说。
用上更多国产传感器
随着气球顺利升空,孙维君也来到了负责接收数据的仪器前,和同事们一起介绍了气球实时接收的数据情况。“目前气球已经升到了大约8400米的高度,由于风力变化,气球先是向北飞,现在是向东飞,通过我们现在监测的数据就可以估计相应海拔高度的天气情况。”一名科考队员介绍说。
此外,在这一课堂上,孙维君和同事还向同学们介绍了科考所用的微波辐射计,“通过这一仪器可以对风温、风速、湿度等信息进行收集,对天气预报、天气变化过程提供原始数据。”孙维君表示,随着科技水平的深入,当前的仪器除了可以监测地面的情况,还可以探测地表以上10公里的气象数据。
“十几年前我也参与过珠峰科考,当时的仪器更多使用国外传感器,此次采用的国产耐低温便携式低成本的气象站,也是更多想发出中国人的声音,推动国产传感器的研发与应用。”孙维君说。
带着煎饼去科考
在问答环节,同学们对珠峰科考的生活非常感兴趣,孙维君表示,此次科考可以说是条件最好的一次,但是在高海拔地区开展科考行动,还是会面临很多的困难。“我们现在是在海拔5200米的地方,这里的空气含氧量大概是济南的一半,所有的科考队员都会产生比较典型的高原反应。”孙维君笑着说,在珠峰时要尽量克制自己的兴奋,尤其是在看到美景的时候,“不敢太高兴”。
“今天我们就到达了大约海拔5650米的位置,攀登过程中是完全没有路的,只能沿着冰川消融的河谷前进。”一名科考队员介绍道,由于科考队员来自五湖四海,不太适应高原气候,行进的速度特别慢,当天15公里的路途足足走了8个多小时。“上坡是特别缓慢的,两侧还会有高山飞石,这对安全也是一项挑战。”
“作为一名山东人,能参与此次科考非常自豪。”孙维君透露,这次珠峰科考,他还带去了山东特产——煎饼。“科考过程中,我的习惯是把咱们山东的煎饼背在身边,这给我攀登珠峰的时候提供了很大的心理支撑。”孙维君开玩笑说,他身边的队员们都是“吃货”,通过带去的煎饼,他也认识了不少山东老乡。
“同学们不仅要有知识,身体还要好,要有耐心。”在课堂最后,孙维君也勉励同学们不懈努力,培养家国情怀,为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邹元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