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打响护“未”战 校园欺凌界定有谱了
发布日期: 2023-04-14 11:44:28 来源: 速豹新闻网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邹通

不让年轻的心被欺凌所伤,共同打响护“未”战。防治校园欺凌一直备受社会关注,而在落实过程中问题不少,例如欺凌界限的模糊性,就让学校颇为头疼。近日,上海版《中小学生欺凌防治指导手册(修订版)》(以下简称《手册》)首发,其中写道“欺凌非普通打闹”,明确了学生欺凌的边界,对认定细节进行完善,算是给校方提供了一把“标尺”,值得推广。


(资料图片)

认定边界出标尺

近年来,校园欺凌问题持续受到关注,学校、家长、教师、社会各方都不希望看到欺凌事件发生。然而学生在校的日常学生生活中,难免有磕磕碰碰,针对不同情况,依法灵活处理很重要。4月12日,由上海市教委、市人民检察院编写的《中小学生欺凌防治指导手册(修订版)》首发仪式举行。此前,上海曾在2019年发布《中小学生欺凌防治指导手册》,这次的修订版是该手册的“2.0升级版”。《手册》内容主要涉及学生欺凌的早期干预、及时发现、规范处置,以作为学校、教师、家长与学生防治学生欺凌的具体指引,进一步压实学生欺凌防治的各方责任,提高学生欺凌治理的操作性、规范性,助力将校园建设成最安全、最阳光的地方。

回顾过往,如何界定校园欺凌,对校方而言一直是难题。把疑似欺凌行为看作普通打闹行为,例子颇多。如今年2月,西南某地通报“小学女生在学校被欺负”一事称:系争执打闹,不存在欺负;2018年11月,云南某地一中学发生疑似学生激烈打斗事件,被定性为“学生打闹事件”;2012年1月,广州一学校一名学生被室友绳索缠脖羞辱,校方却称为“恶作剧”。

难以界定,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长此以往,问题便会加重。作为被欺凌者,通常无力保护自己,只能通过逃避、退缩等方式来应对欺凌行为。但一味逃避,反而会使实施欺凌者肆无忌惮,久而久之,成为一种恶性循环,对受欺凌者的身心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针对此,《手册》中介绍,学生欺凌往往是反复或长期发生的,一般情况下,一次性的推搡、击打、辱骂等不构成欺凌,但网络欺凌由于一经上网就会持续传播,应视为一种持续的伤害行为。实践中,在认定学生欺凌时要严格参照《手册》中的标准合理把握,既不能将学生间的一般打闹嬉戏、互相起绰号等轻易认定为学生欺凌,也不能讳疾忌医,将欺凌行为认定为普通打闹。

看不见的“拳头”

有分析认为,客观而言,某些学校并不是奔着“和稀泥”而去,而是确实被某些界限的模糊性困住了,且在处理纠纷的过程中存在识见和视野的不足,产生畏难情绪,因而不能干脆利索地定性、分门别类地处置,造成被动局面。因此,及时出台相应规则,划清“欺凌”与“打闹”的界限,有着必要性和迫切性。

其实早在2017年11月,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进行综合治理。此后,多地推出相关规定,为学生欺凌治理助力。其中,广东省教育厅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实施办法(试行)》,规定给同学起侮辱性绰号也属于欺凌。江西《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也明确,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区分学生欺凌与学生间打闹嬉戏的界定,正确合理处理。而此次上海的新规则强调,学生欺凌的5种常见形式包括肢体欺凌、言语欺凌、财物欺凌、社交欺凌、网络欺凌。可以想见,对学生欺凌行为进行科学分析、权威区分,有利于学校和有关部门依规公平公正处置具体事件,为受害学生撑腰,维护校园良好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依托于网络而产生的欺凌问题也时有发生。对此,针对网络欺凌这个“看不见的拳头”,该《手册》中提到常见形式包括:通过微信、QQ、短信等即时通讯工具或在论坛、微博等互联网平台公开威胁、侮辱、诽谤他人;曝光他人隐私,在网络公共平台上发布、传播他人的私密、敏感信息;制造与传播虚假信息,包括拼接图片,或加上侮辱、诽谤性文字,散播谣言,发布不实信息,恶意举报或人肉搜索等。

形成合力不伤“心”

解决校园欺凌问题,既不能简单“一刀切”,也不能“和稀泥”。《手册》为学校、教师提供清晰操作指引,值得各方借鉴和推广。有专家分析指出,相关研究显示,从社会学角度看,人的少年时代相当于走上社会前的“实习期”,针对不同情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那些比较严重的欺凌行为,有必要查清原委、了解清楚,然后采取措施。少年欺凌治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

也有分析认为,问题少年一般背后是少年问题,一个未成年人出现校园欺凌或者不良行为,多半是其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如监护的缺失、侵害,或者是受到社会上一些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因素影响。在处置一些未成年人欺凌甚至犯罪案件中,一定要系统性看待,从行为心理、家庭支持、学校保护等方面系统性思考并给出方案,同时也要注意个案的个性化处理,更加关注青少年的未来成长。

此外,尽可能避免校园欺凌事件发生,还要从多方面入手,依靠全社会共同努力。首先要提高意识,家长、老师、学生和社会大众需要意识到青少年欺凌的危害性。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其次是建立制度,学校和社会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来控制和惩罚欺凌行为,这些制度应该包括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惩罚措施。然后还要培养人格,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人格,让他们了解道德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懂得道理,就不会轻易去伤害别人。最后要重视开展心理辅导,欺凌者和受害者都需要心理辅导,心理辅导师可以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和解决问题,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关键词: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