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又是一年清明时
发布日期: 2023-04-05 10:43:45 来源: 速豹新闻网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宇琦 实习生 孟知艺 孙瑜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其中,清明节还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清明时分,踏青出行、礼敬祖先等,是中国百姓生活中广为流传的习俗。那么,你可知道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踏青出行,祭祀祖先的习俗有何典故?清明节作为法定节假日,说一句“清明节快乐”是否适宜?等等。近日,山东省民俗学会秘书长、齐鲁师范学院副教授朱振华接受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采访,从民俗学角度讲述关于清明节的诸多故事。


(相关资料图)

承载多重节日功能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慎终追远,礼敬祖先,追思过往的过程亦是传颂孝道的重要方式。清明习俗既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活动。我国大部分地区及民族均有与清明节相关习俗流传至今,甚至在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亦有过清明节的传统。

清明节也称“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朱振华认为,如今的清明节融合了多种传统节日的特点,“清明节气、寒食节和上巳节等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节气、节日,如今的清明节更多是这3种节日互相交融而成的。清明节气的时间相对固定,与自然变化相迎合,清明节、上巳节有踏青出行的传统,寒食节注重追思的习俗也融入其中。”

在古时,清明节与寒食节并非同一节日。从中国传统习俗来看,清明节更多承载着纪念祖先的功能,主要活动仪式是祭祖、扫墓。在其中,人们追忆先祖,敦亲睦族及践行孝义。在秦汉时期,墓祭成为人们重要的礼俗活动之一。在清明节前一二日的寒食节,人们便会进行扫墓活动。

相传,寒食节起于晋文公对介子推的悼念。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等,这天禁烟火,人们只吃冷食,亦有祭祀、踏青等习俗。寒食节把冬季保留下来的火种熄灭;在清明这天重新钻木取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或“请新火”。唐代诗人王表“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日出万家烟”的诗句便是佐证。

“从先秦到南北朝,寒食节都是重要的节日。汉代时期,寒食节是在清明节气的前3天,可长达1个月;进入唐宋时期,改为清明的前1天;此过程中,寒食节逐与清明节逐渐合二为一。”朱振华解释。随后,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

是节气亦是节日

二十四节气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一岁分为四季,春夏秋冬有3个月,每月2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二十四节气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指导着日常生活安排,更对农耕起到重要作用。

在中国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独有清明。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其不仅意味着交替变化,也提供观察自然的契机。在这个节气中,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万物吐故纳新,踏青并欣赏山河复春之色亦是美事一件。

“清明节有不同的习俗,扫墓祭祖和踏青出游皆可选择,无论选择哪种都不影响清明节的传承。在祭奠活动中追思先祖可行,出门游玩踏青享受春色,拥抱自然亦可。走入自然感受万物生长,本身就是身心愉悦的体验。因此,说‘清明快乐’也是合情理的。一些人认为清明节不能娱乐,需要严格保持肃穆情绪的观点略显片面。”朱振华向记者介绍。

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它包含着丰富的风俗活动内容,除了禁火、扫墓、踏青春游外,还有放风筝、荡秋千、娱乐游戏等活动。不仅白天可以放风筝,夜间也可。将风筝放飞后剪断线,据说能除病消灾。古时,荡秋千是女子喜爱的游戏,荡起秋千随风而动,在清明节看春色满园。此外,进行蹴鞠、插柳等活动亦是清明期间的习俗。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清明节期间还会举办蚕花会,人们可以在此进行物资交流,也可收获文化娱乐活动,颇具特色。清明节活动丰富多彩,因此,在这天向亲朋好友道一声“清明快乐”,亦是符合时宜的。

习俗的变化与发展

从我国大部分地区来看,寒食节和清明节相辅相成,但最终合并为清明节。中国幅员辽阔,在不同地区,寒食节的重要性各不相同。“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山东青州地区,民间有“一百五,燕子来到青州府”的俗语,意为寒食节是在夏历冬至后的105日,即清明之前的一二天。在一些地区,寒食节仍然与清明节有着明显的区别,百姓需要在天未亮起之前便出门祭拜先祖,如果等到清明节再去祭拜,便会被称为“愣头青”。

“从民俗学角度看,民俗有地域性和变异性。不同地区的民俗习惯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值得被尊重和理解。”朱振华表示。民俗的差异性也体现在饮食文化之中。在我国不同地区,清明节的食物各具特色。南方一些地区人们会在清明节食用鼠鞠草、艾草等混合江米面制成的粿条、青团,其内部填充野菜或豆沙等作为馅料。北方地区则有寒食粥等,山东地区常见的馓子也是寒食节特色食物。此外,在胶东地区,百姓会制作面燕或称子推燕的面食,以纪念介子推。

随着时代的发展,清明节的习俗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唐宋时期以来,清明节、寒食节、上巳节功能逐渐融合统一,祭祀、春游、饮食等方面的主要习俗也逐渐形成。甚至在唐朝,清明节是朝廷规定的‘法定假日’,让所有人都有可以返乡祭拜的时间。”朱振华介绍。

如今,在诸多传统习俗基础上,清明节也衍生出其他习惯,比如,各地群众多在清明节前后前往革命烈士陵园扫墓,表达对先烈的缅怀之情。在一系列活动中,清明节的文化意义也更加深厚。这个节日不仅满足了百姓追思先人的情感需要,也成为怀念先烈,学习教育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