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滚动:【康养周刊】“热死人”真不是一句玩笑话
发布日期: 2022-08-16 15:38:29 来源: 速豹新闻网

8月13日,“一只老鹰在南京中暑坠江”冲上热搜榜第一位,惹得全网心疼。中伏期间,在强大的副热带高压掌控下,高温成为我国天气舞台上的绝对C位,今夏高温或达1961年有记录以来最强。12日,中央气象台罕见地发布了国家级别的高温红色预警。


【资料图】

接连不断的高温预警下,已有多地报道出现中暑病例,甚至导致死亡,“热射病”这一名词再次刷屏。昨日为末伏首日,全国多地高温仍持续在线。如何做好防暑工作,日前,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采访相关专家,与广大读者一起抵御热气腾腾的“秋老虎”。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孙淼

“热”出来的问题

“烧烤模式下,出门一分钟、流汗两小时。”在上周出现连续性降水,时有局地强降水后,济南在气温上升的同时,空气相对湿度持续维持在高位,“桑拿天”再度来袭,在刚刚过去的周末,济南的户外就是妥妥的“蒸烤箱”。

济南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明丽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每年医院都会接诊不少中暑患者。尤其是前段时间的高温天气,热射病患者就诊人数也有增加。尽管已经立秋,阳光依旧热烈,暑气余威还在,当前仍处于中暑的高发期,一般在6月-9月。

“中暑通常在特定时间、特定环境、特定人群中发生。”张明丽具体解释说,在高温、高湿及无风环境中,患者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而出现相关临床表现的疾病,即为中暑。

“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重症中暑比较严重,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据张明丽介绍,先兆中暑可出现头痛、头晕、恶心、胸闷、乏力、大汗、口渴等症状;轻度中暑主要表现为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至38℃以上,也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皮肤湿冷等;重症中暑除了轻度中暑表现外,还可能有痉挛、腹痛、高热昏厥、昏迷、意识障碍、休克等,甚至导致死亡。

“热死人”并非一句玩笑话

“要说今夏到底有多热?40℃已进不了全国高温排行榜!”在持续高温闷热的天气里,人们经常会说“热死人了!”,有时这并非一句玩笑话,因“热射病”昏迷乃至死亡的案例,今夏已发生多起。

进入7月,成都开启了“蒸烤模式”,连续多日高温橙色预警。据新闻报道,7月10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连续收治了3名热射病转诊病人,其中一人因病情来势汹汹,多器官衰竭,虽经全力抢救,但最终不幸去世。截至7月12日12时,浙江发布51个高温红色预警,刷新历史纪录。一名49岁的男性患者6日下午被工友送来,他在车间工作时突然昏倒,入院时体温40.7℃,已经休克。经过31个小时抢救,于8日凌晨去世。有报道称,从浙江多家医院了解到多日来连续有中暑患者送医,多人确诊热射病。不少患者体内脏器就像在水里“煮”过一样,多脏器出现受损。

对此,张明丽解释说,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最危险的类型,进展迅速,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肌肉组织、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呼吸功能、心血管功能等全身性问题,引发多器官衰竭,而临床治疗手段有限,死亡率较高。

这类老年人成中暑高发人群

“临床上,两类人易发生中暑。一类是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户外活动的健康人群,如环卫工人、建筑工人、执勤交警等户外工作者,或夏季参训的官兵、运动员等,在无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极易发生中暑。这类人群先兆中暑症状比较明显。”张明丽表示,另一类则是年幼者、孕妇和年老体衰者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尽管这类人群多处于室内,但很少使用空调、风扇等降温,且通风不良,也易发生中暑。

此前,年近八旬的王爷爷就出现了头痛、头晕等症状,家人担心老人可能是脑血管疾病,便将老人紧急送至中心医院急诊科。经过详细检查后,确定老人为中暑。原来王爷爷患有关节疾病,即使高温难耐时,老人也是能多穿点就多穿点,更是空调风扇的“绝缘体”,结果却中暑了。

“类似的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还有一部分老年人‘不怕热’,觉得热一点可能更舒服。许多老年人错误地认为立秋以后应当适当‘保暖’,不可过分贪凉,而不再使用空调、风扇等。另外,还有生活节俭的老年人,他们平时为了节省电费,在闷热的室内也舍不得开空调、电扇等降温。”张明丽表示,这类患者中暑的前兆症状可能并不明显,在1-2天后病情可逐渐加重,甚至出现高热、昏迷、意识障碍等,需要特别注意。

避免中暑重在预防

“预防中暑要关注居住环境,使用空调等降低室内温度,适时增减衣物;应保证足量饮水,间歇规律饮水,不要等到口渴了才想起饮水,大量出汗后应适量饮用盐水。”张明丽提醒,外出活动时避开极端高热天气,做好防护,循序渐进;注意劳逸结合,在高温、高湿、密闭的环境里连续工作不要超过1小时,根据个人身体情况,间歇休息,不要低估中暑的危害。

出现中暑先兆或轻度中暑,应及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静卧休息,密切观察体温 脉搏、呼吸和血压变化。可饮用淡盐水、冷西瓜水、绿豆汤等进行补水,同时服用仁丹、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散等防暑降温药物。可用湿毛巾擦拭颈部、腋下、腹股沟等位置降低体温。

张明丽反复叮嘱广大公众,一旦出现意识不清、抽搐等症状,要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以免贻误病情。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