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当前看点!【成长周刊】感受黄河文化和龙山文化碰撞
发布日期: 2022-08-11 09:37:06 来源: 速豹新闻网

8月6日,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组织的“黄河岸边是我家”非遗寻访研学活动来到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来自济南市历下区燕山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学生和家长,共同参观了城子崖遗址博物馆,聆听了工作人员对于龙山文化的讲解;拜访了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国庆,亲自体验和感受了黑陶压模、拉坯、刻花等制作流程和制作工艺。

同时,家长和学生们还与黄河阻泳第一人王和新进行了面对面交流,了解了黄河滩区的生活变迁和王和新坚持“阻泳”十年的感人故事。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杨芳 见习记者 王承坤


【资料图】

感受龙山文化和黑陶魅力,家长和学生度过了充实的一天。

穿越千年隧道

走进城子崖遗址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刻有时间轴的幽幽长廊。“公元前8000年,公元前7000年,公元前6000年……”孩子们轻声数着,不知不觉中走入了时空隧道。

“城子崖遗址位于一块高出平地3至5米不等的长方形台地,因形似城垣而称之为城子崖。1928年考古学家吴金鼎发现了城子崖遗址,1930年考古学家在遗址内发现了以磨光黑陶为主要特征的遗存,后命名为龙山文化,又称龙山时代。”城子崖遗址博物馆办公室主任任冰介绍道。

参观过程中,家长和学生们看到了龙山文化时期人们的生活场景和各式器具的演变,了解了部落由散居到聚居围墙的过程,以及煮粥做饭、打猎捕鱼、铸造钱币的生活演化。同时,小朋友们还发现了历史课本里介绍过的蛋壳陶杯和黑陶器具。

制作专属陶碗

黑陶艺术能够流芳百世,离不开考古学家们的刻苦发掘,也离不开匠人们的坚守传承。

走进城子崖黑陶艺术博物馆,馆内琳琅满目的艺术作品让家长和同学们眼前一亮。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国庆表示,他从事黑陶制作已经30余年。“从陶土到一件完整的黑陶作品,中间有20多道工序。30多年来,我一直在不停地探索黑陶制作的工艺,传播龙山黑陶文化。我们龙山文化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黑陶,这项技艺一定要传承下去。”

随后,大家还参观了制泥、拉坯、刻花、烧窑等黑陶制作流程,亲自体验了拉坯、压模的制作。在拉坯环节,小朋友们坐在拉坯机器旁边,双手紧握在陶土上,认真感受着陶土的重心差异和形态变化。

在张国庆老师的指导下,小朋友们制作出了一件件自己的专属陶碗,并刻上了自己的名字。

聆听黄河故事

黄河文化源远流长,黄河两岸的故事也十分动人。王和新是济南市章丘区黄河街道王家圈村的村民、章丘区政协委员,从小生长在黄河岸边的他有很多关于黄河的故事。

他向家长和学生们讲述了近些年来黄河滩区人民生活的重大变化。“现在我们都搬迁到了社区,住上了楼房,用上了天然气,孩子们上学也方便了,老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王和新说道。

作为黄河阻泳第一人,王和新每年的六月到十月依然坚持巡视在黄河岸边,劝阻前来游泳的大人和孩子。“从小到大,尤其是十年前,我目睹了太多在黄河里游泳溺水的悲剧,从那时起我就经常到河边转,希望能够劝离这些来游泳的孩子。”王和新告诉家长和同学们,“有时他们不听我的劝阻,我就亲自下水给他们看水有多深。”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正值壮年的王和新没有出去打工挣钱养家,而是一腔热诚奉献在阻泳最前沿。

讲述现场,家长和同学们认真听讲,感触颇深。燕山小学五年级一班宋牧童说:“我在学校的防溺水视频里看到过王和新老师,王老师的故事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通过一天的学习,我感受到了龙山文化和黑陶的魅力,非常满足。”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