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辣条国标”的出台,统一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标准,统一了市场监管标准和消费维权标准,从源头最大限度排除了辣条生产经营中的食品安全风险因素,既给企业吃下了定心丸,也让市场监管有标可依、口径一致,让消费选择更加踏实。
7月6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在北京举办了调味面制品行业标准发布会及调味面制品发展研讨会。记者从会上获悉,《调味面制品》行业标准将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除了明确规定食品安全相关指标外,还对减盐降脂指标作出了明确要求。(7月13日中国消费者报)
多年来,辣条都是一种争议食品或不安全嫌疑食品。一方面,辣条是湖南、湖北、河南等地的优势产业之一,也赢得了很多消费者的青睐,销量很大,堪称“网红食品”;另一方面,辣条又被不少人质疑为“低端食品”“五毛食品”“问题食品”“不健康食品”,被媒体、市场监管部门重点关注,甚至一度被密集地责令下架,被禁止在校园周边一定半径范围内销售。
实际上,辣条没有原罪,只有那些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在宣传、包装、标注等环节存有信息缺失、虚假夸大不实等问题的辣条才是“问题食品”,才应该被封杀,而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也符合其它法律要求的辣条是合格食品,应该有其市场生存空间,应该得到法律认可和保护。
之前,媒体、企业、市场监管部门、消协、消费者等对辣条的问题属性之所以出现认知模糊甚至矛盾,主要是因为市场上缺乏统一、明确的辣条国家标准,只有一些地方标准,而主要的地方标准是代表“南派”的湖南、湖北标准和代表“北派”的河南标准,南派标准将辣条纳入方便食品进行管理,北派标准则要求参考糕点类、膨化食品类相关国家标准规制辣条。两派标准除了对辣条的归类不同,允许使用的添加剂种类和数量也有很大差异,同时,两派标准对辣条含盐量、含糖量、含脂量、铝限量等的限定都过高,不符合人们对健康饮食日益增长的需求。标准不一、相关指标限值过高,甚至在一些地方标准阙如,很容易导致监管无所适从或监管打架,出现“甲地检测合格,乙地却检测不合格”的情况,很容易让社会各界对辣条产生不信任感,让企业迷失质量管理和产业发展的方向,也容易让消费者在消费选择、维权过程中陷入困惑。
“辣条国标”也即《调味面制品》行业标准明确规定了调味面制品的范围,对感官、理化、污染物限量、真菌毒素限量、微生物限量、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等指标作出了具体规定,并明确规定了相应的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规范。同时,还对原料的感观和理化指标作出了明确要求。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辣条国标”针对容易导致健康安全风险同时也备受消费者关注的添加剂、含盐量、含油量等指标设定了更低、更合理的限值,使调味面制品行业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品种减少七成以上,含盐量下降17.7%,含油量下降10%,从而让辣条标准更绿色,更健康,更符合消费需求。
“辣条国标”的出台,统一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标准,统一了市场监管标准和消费维权标准,从源头最大限度排除了辣条生产经营中的食品安全风险因素,既给企业吃下了定心丸,也让市场监管有标可依、口径一致,让消费选择更加踏实,有助于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和发展困惑、找准发展路径、坚定发展信心,有助于增强监管的精准性、规范性、权威性,消除监管误区,封堵监管漏洞,有助于维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呵护消费者的舌尖安全,促进辣条产业的健康发展,构建多赢市场生态。
◎李英锋